提问是探究的前提,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。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,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,我们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、自主性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问、调查、探索、学习,并把“提出问题”作为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。但根据日常教学资料和调查显示,学生的提问能力存在很大缺陷,如“不敢问”、“不会问”、“不想问”、“没时间问”等。 “家长和老师限制询问”。 ”等一系列问题。本文试图从让学生敢于提问、学会提问、善于提问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。如何以问题为突破口,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。
1。让学生敢于提问
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发现的现象,随意提出问题,培养问题意识。学生不敢提问,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方法,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原因。一是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,二是怕做错了被别人嘲笑,三是怕提出不同意见得罪老师。敢于提问是基础。当一个学生有勇气、有信心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时,他就在提问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。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?我认为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尤为重要。
首先建立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。教师长久以来的尊严,紧张的师生关系,让学生根本不敢向老师提问,更不敢挑战老师。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师生关系,要求我们教师放下“师威”,以和蔼的态度、友善的微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,营造民主、平等、轻松、和谐的学习氛围,使与学生交朋友,鼓励学生大胆提问,避免泼冷水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,以便学生提出问题。
第二,要建立团结友爱、平等互助的终身关系。要求学生尊重每位同学的言论,不得无理取闹或取笑同学。然后你可以补充一下,学会使用诸如“我对XX的演讲有一些补充(或有意见)。我认为......”这样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同学们的尊重,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和培养他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。这自然打消了学生提问时的顾虑,鼓励学生勤于思考、敢于提问。
三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,营造自信的心理氛围。学生之所以不主动向老师提问,除了缺乏提问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之外,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,害怕被同学嘲笑,又怕老师说自己笨。总之,缺乏提问的信心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,不断鼓励学生,从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。我认为:1、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偏颇或者与本堂课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,教师也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,表扬这种敢于提问的行为。 2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因紧张或考虑不够而出现语无伦次、语无伦次、结巴时,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,而应鼓励学生继续发言并认真回答问题。 3、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,学生将其作为问题提出时,老师不能嘲笑、讽刺或指责。 4、当学生提出幼稚问题,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,教师应制止并引导,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。 5、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因此,激发兴趣,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,是激发学生自己思考、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。这会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。
2。让学生学会提问
1。培养学生的提问方法;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逐渐养成。一开始,学生往往对老师还是有很大的依赖。他们要么不会问,要么问一些肤浅的问题,这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。例如:引导学生仔细阅读、仔细思考,通过课前预习寻找教材中的疑点和问题;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发现并提出自己未解决的问题;通过课后复习整理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,使知识组织化、系统化,并联系实际,仔细思考,发现问题。
2。教师也应该把学生的提问当作常规作业,在提问中学习、提高。通过提问增长知识、提高能力、培养自觉性,真正养成善于思考、敢于提问的习惯。
3。设立问题场景,激发学生提问:教材中给出的场景对于引入话题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。应充分利用它们,尽量向学生展示图片、音频和视频物体等。仅仅给学生必要的体验是不够的。在教学过程中,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场景,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探索,效果会更好。
4。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;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。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,还是学生的小组实验,只要仔细观察,积极思考,总会有取之不尽的提问材料。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分析、总结。通过与学生的头脑风暴,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。
5。变“注射式”教学为“启发式”教学;以往的教学中,一个班级几乎被老师的教学“垄断”,有时甚至连班级都被拖出去。这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和懒惰,严重制约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。因此,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,关键是教师要坚决放弃传统的注入法,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。
3。让学生善于提问
学生敢于提问是好事,但一定要善于提问。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寻求可理解但无法表达的知识状态。由于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,很多学生有问题却不能很好地提出。因此,我们必须在提问方法和技巧上努力指导学生。让学生正确看待问题,提高问题质量。
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善于提问呢?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首先,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学生可以提问吗?你能问一些好问题吗?关键是创造让学生提问的情境。学生提问的兴趣只有在一定的外部刺激和情境下才能被激发。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。在情境的刺激下,学生会产生疑问。因此,创设的情境必须鲜明、典型,否则学生很难提出问题。
其次,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机会。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,提问成为了教师的专利,“教师提问,学生回答”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老师整堂课都在问问题,学生根本没有提问的机会。学生如何提问?因此,我们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,也在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。可以设立问题本,让学生随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。教师可以通过习题册与学生进行交流。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、不愿意当众提问的学生来说,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。
第三,要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,让他们善于提问。兴趣是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真谛的动力源泉,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意识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。因此,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善于提问,就必须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,教会学生如何提问,让他们在“学问”中自觉地自主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