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
发布时间:
目录/提纲:……
一、突出“全域”与“多元”构想,以科学理念引领转型升级
(一)着力创新驱动
(二)着力规划引领
(三)着力优化布局
二、突出“文化”与“旅游”互动,以文旅交融助推转型升级
(一)全力壮大演艺产业
(二)不断推动文化融入
(三)大力发展节庆文化
三、突出“产品”与“要素”重点,以产业提升拉动转型升级
(一)坚持设施先行
(二)坚持产城一体
(三)坚持产旅相融
四、突出“提质”与“增效”目标,以管理服务保障转型升级
(一)狠抓协作联动
(二)狠抓市场监管
(三)狠抓服务提升利;保华海子山“**云顶”项目顺利推进,即将建成营业;太平沟总部经济会所已完成规划评审,即将动工建设;神仙池、甲勿池、“五大文化旅游片区”开发正开展投资对接;2条非遗文化“一日游”线路发展迅速,有力推动了特色乡村旅游不断发展。
二、突出“文化”与“旅游”互动,以文旅交融助推转型升级
坚持“多点多极支撑、文旅交融提升”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,着力挖掘文化资源,壮大文化产业,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相融互动发展,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。
(一)全力壮大演艺产业
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强化服务、市场主导、鼓励创新、做大品牌”的思路,充分发挥***演艺产业群“_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的辐射带动作用,助推演艺市场繁荣规范发展。大型歌舞剧《藏迷》被列入_重点出口项目,《藏迷》《**天堂梦幻之旅》两台剧目荣获十大“**省优秀旅游演出剧目”称号,宋城“**千古情”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营业,进一步增强了**演艺市场影响力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发展10家演艺团体,从业人员达到1000余人;2021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09.3万人次,实现产值达1.69亿元。
(二)不断推动文化融入
坚持“自然为本、特色为根、文化为魂”理念,着力开发融入式、体验式旅游产品,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,积极推进以非遗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、非遗展演进景区和发展具有浓厚藏羌风情和川西北文化的藏农家乐、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产业。充分发挥**曲子、**舞等4项_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,坚持每天在***诺日朗游人中心展演非遗节目,推动本土文化与**旅游深度融合。注重发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,截至当前,共成立乡村旅游公司23家,引导发展藏(农)家乐45家,直接从事乡村旅游超过5000人,全县乡村旅游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18 亿元。
(三)大力发展节庆文化
依托“中国•***国际文化旅游节”,积极举办网上国际冰瀑节、日桑文化节、涂墨节、“**卓玛”选拔大赛等活动,大力开展童话冰瀑游、婚纱摄影游、扎如生态旅游、亲子互动游等主题旅游项目。举办“名家看**”活动,邀请中国作协、**作协、鲁迅文学院等近20名知名作家举行大型笔会和创作采风,正加紧形成《名家看**》创作成果。连续2年成功举办“神奇**·健康美食”传统美食大赛,挖掘整理***县地方特色佳肴,展现***健康美食文化魅力,成功推出**蒸菜、**金汁腊肉等**民间美食,进一步繁荣饮食等服务业发展。目前,正积极筹备“**国际涂墨狂欢节”,力争以节庆品牌提升**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三、突出“产品”与“要素”重点,以产业提升拉动转型升级
坚持“以游为主、融合发展”,不断丰富旅游要素,挖掘特色产品,延伸产业链条,夯实旅游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。
(一)坚持设施先行
坚持“畅出口、强骨架、上等级、保安全、破瓶颈”的思路,不断提升交通保障能力。全力协助绵九高速、九武高速、成兰铁路前期工作,支持九黄机场增加航线航班,缩短与外界时空距离。目前,绵九、九武高速成功纳入国高网规划,即将动工建设;川九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竣工,九环线黄土梁隧道即将贯通,**甲勿海生态旅游区公路已动工建设;与中铁投建立合作关系,在县城—**镇规划建设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项目,目前已启动一期项目沙坝—上四寨区段项目规划。启动实施**镇人车分流项目,计划投资1.2亿元新建游人步行栈道和生态停车场,解决旅游高峰期***口交通拥堵问题。积极引导饭店提升改造,引进万豪、悦榕庄、豪生等管理品牌,未来5年全县五星级酒店将达到10家,极大改善旅游整体服务水平。
(二)坚持产城一体
以建设城市综合体和城镇综合体为抓手,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共融发展。坚持“依山傍水、错落有致、自然协调、产业配套”原则,不断完善新城区旅游服务功能,**古镇、**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,舞广场、滨江广场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相继建成,聚宝山公园等休闲旅游项目正加紧前期设计。稳步推进旧城区改造工程,着力把旧城打造成为功能配套、设施完善、特色鲜明的**老城。目前,旧城区 ……(未完,全文共4328字,当前仅显示2186字,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。收藏《县旅游发展工作汇报》)